> 文章列表 > “风高苇岸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风高苇岸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风高苇岸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风高苇岸秋”出自唐代李中的《送绍明上人之毗陵》。

“风高苇岸秋”全诗

《送绍明上人之毗陵》

唐代 李中

忽起毗陵念,飘然不可留。

听蝉离古寺,携锡上扁舟。

月出沙汀冷,风高苇岸秋。

回期端的否,千里路悠悠。

《送绍明上人之毗陵》李中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送绍明上人之毗陵

忽起毗陵念,飘然不可留。

听蝉离古寺,携锡上扁舟。

月出沙泾冷,风高苇岸秋。

回期端的否,千里路悠悠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:

突然生起对毗陵的思念,漂泊而不可停留。

听到蝉鸣告别古寺,带着锡杖登上轻舟。

月亮从沙泾河中升起,寒冷的风吹拂芦苇岸边的秋天。

归期是否明确,千里路漫漫悠悠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是送别人上路的诗,描绘了一位名叫绍明的上人(指僧人)离开毗陵的情景。诗人突然产生了对毗陵的思念之情,但他却没有停留下来。他听见蝉鸣,这可能是告诉他该离开古寺了。他带着锡杖,乘上轻舟,离开了这个地方。

诗中还描述了一个夜晚的场景,月亮从沙泾河中升起,河滩变得寒冷。风吹拂着芦苇岸边,带来秋天的气息。这个景象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而离别的氛围。

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旅途的未知。他不确定自己何时会归来,千里的路程似乎漫长而遥远。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细节,表达了他的离愁和远行的不确定性。

整首诗情感真挚,言简意赅,通过描绘细腻的场景和情感,表达了离别的苦楚和归期未定的漫长旅程。